关于整治墙壁疏通下水道印章广告的回复意见
2025-11-07
市民朋友们:
近期,不少群众反映城市墙壁、楼道、公共设施上随意张贴、刻画的疏通下水道印章广告(俗称 “城市牛皮癣”),严重破坏市容环境、影响居住体验,甚至存在服务欺诈、安全隐患等问题。对此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将其作为优化城市环境、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工作,统筹推进综合治理,现作出如下回复:
一、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
疏通下水道印章广告的泛滥,不仅违背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,损害城市文明形象,更折射出便民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衔接不畅。这类广告往往未经资质审核,部分从业者存在漫天要价、服务质量低劣等问题,甚至暗藏诈骗风险,直接侵害市民合法权益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整治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结合起来,以 “零容忍” 态度坚决遏制乱象,还市民一个整洁、有序、安全的生活环境。
二、坚持疏堵结合,全面落实综合治理举措
(一)从严从快开展集中清理行动
各区县、街道(乡镇)要牵头组织城管、环卫、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,对辖区内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、居民小区、公共设施等区域的疏通下水道印章广告进行 “拉网式” 清理。针对不同载体采取针对性措施:墙壁、地面广告采用专业清洁剂配合高压水枪清洗,楼道、电梯广告组织人工铲除,公共设施广告协调权属单位及时处置,确保 30 日内实现重点区域广告清零,60 日内完成全域清理整治。同时,建立 “发现 - 上报 - 清理” 快速响应机制,依托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、网格化管理平台,做到广告出现即发现、发现即清理。
(二)强化源头打击,严查违法违规行为
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,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、通信管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。一是追查广告源头,通过印章信息、联系电话等线索,锁定张贴者及背后经营主体,对违规张贴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;对多次违规、拒不改正的,从严从重处罚。二是规范经营行为,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全市疏通下水道行业开展资质核查,查处无照经营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;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对群众反映的乱收费、服务欺诈等问题,一经查实严肃处理。三是切断传播渠道,通信管理部门对广告中的违规电话号码依法采取暂停使用、停机等措施,对涉及互联网平台的违规信息及时下架处置,从技术上遏制广告传播。
(三)健全便民渠道,满足群众合理需求
坚持 “堵疏并重”,在严厉整治违规广告的同时,搭建合法规范的便民服务平台。各社区要依托公示栏、网格微信群、社区服务中心等载体,设立 “便民服务信息专区”,筛选一批具备合法资质、信誉良好的疏通下水道企业和从业者入驻,公示服务范围、收费标准、联系方式及监督电话,供市民自主选择。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服务标准,引导从业者规范经营、明码标价,提升服务质量。同时,结合老旧小区改造,完善排水管道维护机制,定期开展管道检测与预防性疏通,从源头减少群众疏通需求。
(四)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全民参与氛围
通过电视台、报纸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,宣传整治工作进展及成效,曝光典型违法案例,普及选择正规便民服务的注意事项。各社区要开展 “进小区、进楼栋” 宣传活动,发放倡议书,引导市民自觉抵制违规广告,主动举报张贴行为。建立群众监督奖励机制,对提供有效线索、协助查处违规行为的市民给予适当奖励,形成 “人人参与、共治共享” 的良好局面。
三、压实工作责任,确保整治成效长效持久
(一)明确责任分工
成立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由市委、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,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统筹协调,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,街道(乡镇)具体推进实施。市绿化市容局负责监督清理成效,市公安局负责打击涉违法犯罪行为,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规范行业经营,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技术管控,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组织社区力量参与,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
(二)健全长效机制
建立 “日常巡查 + 定期督查” 制度,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区县整治工作开展明察暗访,对工作推进不力、问题反弹回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;将整治工作纳入各区县、部门年度绩效考核,确保责任落实到位。同时,深化 “多格合一” 治理模式,推动社区、物业、执法部门信息共享、联动处置,加强对广告高发区域的常态化管控,防止问题反复。
(三)强化行业监管
推动建立疏通下水道行业信用评价体系,对合规经营、群众满意度高的企业予以公示推荐,对违法违规、投诉集中的企业纳入 “黑名单”,实施联合惩戒。鼓励行业自律,支持成立行业协会,制定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,引导行业健康发展,从根本上消除违规广告生存空间。
城市环境关乎民生福祉,治理 “城市牛皮癣” 需要久久为功。市委、市政府将以此次整治工作为契机,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体系,切实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。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监督支持,共同为建设整洁、有序、温馨、安全的城市家园而努力!
手机:13699555711
地址:各区县设有服务网点
